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莫毅老师突然之间就刷屏了:网上疯传今年(2015年)的平遥摄影节大奖颁给了他,奖金十万。

其实这是一则旧闻的“移植”,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真实情况是,莫毅老师获平遥大奖是2008年,而不是刚刚结束的2015年平遥摄影节。始作俑者隐去了2008年,而只提“9月22日”,与今年的摄影节时间基本合拍,很上去很真实。

其实作为知名摄影节的摄影大奖,不论是哪一届,获奖作品都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兴趣,都值得观摩学习。不过,莫老师的“此次”获奖,却引来很多非议,因为新闻中配发的获奖照片是在一个小区晒的红被子:
影像谈:一床红被子引发的争议
这引起了很多解读,比如红色、被子、周围的环境等,其中不乏调侃。更多是直白地表示“看不懂”。看到一篇文章,“为什么看不懂的照片,反而更值钱”。不过读完后,还是不懂。

就有好事者演义说:“人家组委会是这么想的:‘看不懂就对了!如果都看懂了,我们这奖就不够高大上了。这就叫:别说垫块砖,你就是爬上电线杆,也够不着这大奖。”

戏言。

在网上找一了下,萧沉的新浪博客,在2006年9月26日发表了一组图片,题目是:  


里边有一个组晒被子的图片,没看到这床红被子:
影像谈:一床红被子引发的争议
这篇博文的下方,可以看到,萧沉的博客前、后还发表了莫老师的另外两组作品:
前一篇:莫毅[我居住地的风景]/居委会的黑板报与宣传栏
后一篇:莫毅[我居住地的风景]/居民楼单元门

可以分析出,莫老师当时是作小区居住环境的影像纪录。

这样的影像纪录,这几年看到很多,比如一个个的人,就那么站着;或者一个个物品在一个特定的环境 中的特写,等等。在10年前,国内还是比较少见的。

笔者没有去过平遥摄影节,所以不能对它妄加评论。很想看看当年莫老师获奖时颁奖词是如何写的。

不过,据今天(9月25日)出版的天津日报一篇题为“天津南开区的被子晒出平遥十万大奖?”报道,莫老师今年确实有获过奖:“‘晒被子’所属的《我的邻居》(又名《小区》)系列今年确实获奖了,但是在民生美术馆的开馆展获得“民间的力量”版块金奖。同时他还获得了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纪实摄影奖。”

莫老师是一位影像艺术家,我曾去过他的工作室,看过他过去的许多作品,他在影像上的许多手法,都颇有创新。

每一个摄影节,都自有其特别关注的方向与特色。不同的摄影节,会对同一样的照片给出不同的评价。也正是在这种不同中,摄影也才有了丰富性。

从我个人来看,我始终认为,好的摄影作品需要让读者能看懂。即使看不懂,也能让读者在心中感受到某中刺激、感知到某种潜在的冲动。当然,这种刺激与冲动是正面的。

0

话题:



0

推荐

宋晓刚

宋晓刚

219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资深媒体人、图片编辑,著有《苹果掉下来》、《从东拍到西——一个中国记者在美国》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