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在蓝天与雾霾之间
宋晓刚 | 2016年12月20日
机翼下,渐行渐远的城市、高山峻岭,统统被雾霾笼罩,间或会有一个个高耸的工厂烟筒冒着烟,其四周则弥漫着更为深沉的烟雾;抬头望,机翼之上,则是湛蓝的天空
《从前慢》:去看木心美
宋晓刚 | 2016年11月17日
记不清是几年前了,突然看到家里书桌上有几本木心散文集。闲来拿起翻看,一下就喜欢上了。 时间就慢慢过去了。渐渐地看到有关他的介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木心。后来,他的《从前慢》就被谱了曲,上了春晚。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这样的诗句,没法不打动人。 这次来乌镇采访互联网大会,早知道木心出生于乌镇,并且乌镇为他建了美术馆,但没想到,互联网大会会址竟然和木心美术馆在
互联网大会开幕前的乌镇
宋晓刚 | 2016年11月15日
对乌镇早有耳闻,互联网大咖云集的大会、明星荟萃的戏剧节,让这个江南水乡名声鹊起,变得人声鼎沸。因为开会,水乡景区不再对游客开放,我们可凭媒体采访证进入
记者记忆:一次没有发成稿的希拉里采访
宋晓刚 | 2016年11月08日
【按】90年代,我作为新华社驻美记者经历中,曾多次采访拍摄当时第一夫人希拉里的活动。本文记述的,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本文写于数年前。 1996年1月26日,美国首都华盛顿,冷风刺骨。 而美国第一家庭也正遭受历史性的打击: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被传讯到华盛顿的地方法院,回答法官们关于“白水事件”的提问。所谓“白水事件”,是“白水开发公司案”的简称,是一桩源自1978年、涉嫌总统克林顿夫妇的经济案件
【组图】苦守一天的长征5号火箭发射
宋晓刚 | 2016年11月04日
8点40分,随着巨响,发射塔火炎腾起。巨大的火箭徐徐升空。海边上的人,都举着手机、相机猛拍。若非亲眼所见,真想不到火箭升空的速度是如此之“慢”
【影像】从丹东看朝鲜是什么样?
宋晓刚 | 2016年09月14日
上月底去了趟丹东。 没成想,刚过了几天,朝鲜就在9月9日国庆节当天,进行了核弹头爆炸试验。朝鲜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而与朝鲜一江之隔的丹东,也吸引了一些外媒记者去采访报道。 我这是第二次去丹东,上次是几年前金正日去逝之后。 鸭绿江上的那座“断桥”是当地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不论是站在桥上,还是坐在江上的游船上,大批的中国人都在望眺江对岸的朝鲜,在各自的脑中想像这个封闭国家的真实模样。 “断桥”旁的友
【影像】重返天津大爆炸现场
宋晓刚 | 2016年07月14日
昨日去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采访,在当地与一出租司机聊天中突然意识到,这里竟然与去年天津大爆炸现场并不远,而且昨天与事件发生一周年整差一个月时间。 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 爆炸发生当日,我恰好在云南做抗战纪念的采访。待几日后返回北京,立即赶去现场采访。记得当时脚踩满地的碎玻璃,一步步地走楼道登上一座高楼的楼顶
新闻亲历:武汉水情
宋晓刚 | 2016年07月06日
武汉突然之间在这个夏天又成了倍受关注的城市。连续的降雨,让几年前“去武汉看海”的玩笑话又一次成为“实事”。 武汉今年的抗洪压水确实大。据今天的报道,本轮强降雨已经超98年。 昨天接到通知今天来武汉采访。在大学群里一说“明天我要去武汉”,所有在武汉的同学纷纷表示“千万别来!”,“太危险了”。 武汉我还是很喜欢的,当年上大学,第一志愿就是武汉大学。大学四年,虽然那时的生活艰苦,如今想起却都是“福”。
摄影谈:我为什么认为这张照片好?
宋晓刚 | 2016年06月25日
每一个摄影记者在工作时,都希望自己的照片在保证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能有创新,但创新的难度和机会在当今的采访中却处于太高与太低两个相反的极端
美国著名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身陷“造假”门
宋晓刚 | 2016年05月30日
按史蒂夫·麦凯瑞的说法,他不是一个新闻摄影记者,而是一个用视觉讲故事的人。新闻摄影要忠实于真实,用视觉讲故事,可以在画面上做什么呢
影像日志:北京国际汽车展
宋晓刚 | 2016年04月25日
2016北京国际汽车展今天在北京开幕。 喜欢车的人,这种活动可以大开眼界,世界各种豪车、概念车云集,非常炫酷;汽车车商也忙着发布新的实用型车借机打市场。 今年与以往不同的看点,应该是无人车吧。尼桑的无人车,比较炫,驾驶员坐的位置,既可以有人操作的方向盘,也可以象变魔术那样将方向盘收起来(下图)。 重庆长安行驶了2000公里的无人车,自然会引起很多人兴趣(上图)。 不过,对于车迷来说,最难得的是北汽
快闪与坚持--世界阅读日
宋晓刚 | 2016年04月23日
今天(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 阅读是千百年来人类增长知识的基本方式,也是人类知识传承的重要途径。不过随着电子媒体的普及,纸质书的阅读方式受到最大的挑战,人均书本阅读量急剧下降。 在移动互联时代,手机、平板电脑慢慢代替了纸质书籍,而原本做为“碎片”来填补我们时间缝隙的电子阅读,则完全打碎了我们的时间。 记得很多年前,在美国看过一个广告,面画是一只看书的恐龙,广告语是:“阅读可以避免灭绝”。 如今
摄影:全景看大同
宋晓刚 | 2016年04月19日
大同是山西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 大同也是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古时称云中,有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等著名的文物古迹。 2008年,时任大同市市长的耿彦波,开展了轰动全国的“大同造城运动”。2013年1月,随着耿彦波的调离,“大同造城运动”基本落下帷幕。 3月底,去大同采访,有机会较为仔细地走了一遍大同城。不论是老城区,还是规划的新区御东区,所见景象
手机摄影:又坐绿皮车
宋晓刚 | 2016年04月07日
高铁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绿皮车更让人有恋旧感觉,除了它的慢悠悠,还有它不可思议便宜的车票价格:300多公里的路,要开6个小时,票价只有50多块钱
摄影访谈:一个人的对外图片社
宋晓刚 | 2016年04月05日
主观而言,在编写图片说明时,都会尽力地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不会特意去顺应一些媒体的偏见。尽力提供事实,但媒体用户如何解读不可控
拾城,给你的不仅仅是一座城
宋晓刚 | 2016年04月01日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我们身处其中,行色匆匆...... 一年前的4月1日,中国新闻摄影界出现了一个不小的“小事件”:十位摄影师组成了一个叫“拾城”的摄影师联盟,他们每周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展示他们镜头里纪录的你我生活所在的城市影像。而每周三的定期内容发布,如今早已成为众多粉丝的期待。 有人不看好“拾城”,认为这个松散的摄影师组织在社会商业化的今天无法生存;有人看好他们,并希望他们能成为中国
摄影谈:新闻事件中的采访冲突
宋晓刚 | 2016年03月02日
摄影记者想更好地完成采访拍摄任务,往往会不顾一切;负责维持新闻现场秩序的警察则高度戒备,要防止一切不安定事件发生,所以双方的冲突在所难免
你今天“光猪跑”了吗?
宋晓刚 | 2016年02月28日
近年来,跑步成为流行的健身运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则是北京跑步爱好者的天堂,每个周末这里都会有不同的跑步俱乐部在这里开聚集运动。 今日(2月28日,星期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办一年一度的“光猪跑”。众多跑步爱好者冒着零下的气温,脱掉外套,在大批围观群众和摄影爱好者的“夹道欢迎”之中,跑完全程。 据称,因为气温原因,参加“光猪跑”的人必须年满18岁。参与者们分成不同的组队,即有年青人,亦有老
手机摄影:再现老北京城门之美
宋晓刚 | 2016年01月15日
手机,让以往操作复杂的两次曝光摄影技术变得容易,让许多不可能的场景,也可以虚拟地再显出来。 几年前,接到一个采访任务:英国将拍卖一批拍摄于中国的老照片,它们纪录了清后期时北京的一些建筑风景。我需要尽可能地重新走访照片里北京的几个地方,拍下这些地方如今的情况,将两组图片中的场景做对比。在这些老照片中,有一张照片是颐和园的文昌阁。那张照片拍摄后文昌阁被烧毁,后来又重新复建,至今仍在颐和园内。当时我突发
宋晓刚
219篇文章 1275天前更新
资深媒体人、图片编辑,著有《苹果掉下来》、《从东拍到西——一个中国记者在美国》等。
手机摄影 | 广州城中村
抗疫在行动(第21日):解封啦!解封啦!
抗疫在行动(第20日):这才是真正的希望在明天!
抗疫在行动(第19日):封闭封闭,还买了辆车!
抗疫在行动(第18日):吃外卖的日子
抗疫在行动(第17日):国风小区也是解封在望了
抗疫在行动(第16日):借花献佛
抗疫在行动(第15日):生活不应该被辜负
抗疫在行动(第14日):保持平和的心态
抗疫在行动(第13日):有人喊你去做核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