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注:此文刊发于2013年2月26日出版的《中国摄影报》)
新一届荷赛尘埃落定。再说荷赛,似已成了老生常谈。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不妨一说。
荷赛公布当日,恰好值班。下班前,看到几张外通社发的荷赛获奖照片,感觉老调重弹,在微博上感叹:“荷赛揭晓,世界依旧痛苦”。突然就记起一位曾担任过荷赛评委的朋友跟我说过的:“荷赛,就是一个摄影比赛,不要太当真。”
问题是,我们能不当真吗?这项世界性的新闻比赛,自80年代在北京的一个展览开始进入中国摄影界,中国摄影新闻记者早把它当成世界新闻摄影的最高境界范本。多年来,我们从荷赛的获奖照片中,看到了世界的动荡、战争,贫穷、灾难,流不尽的眼泪与哭天喊地。
我们的世界没有变得平静。
我们不能枉断这是荷赛的套路,但从中我们其实可能看到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取向,尤其是西方对“西方”之外的那份猎奇。在这样的观念主宰下,旁观他人的痛苦,成为厅堂间的谈资。只是这样的“他人之痛”,是否真的对世界起到警醒?用一句当今的俗语,这样的痛苦,是否能够带给读者一种“正能量”?
一位朋友给我留言:“不显示痛苦难以表达深刻,荷赛标准。”如果是这样,世界新闻准标岂不是过于浅显?
近20年来,中国摄影师参加荷赛已是司空见惯,即使荷赛评委,亦要邀请中国摄影界人士参加。这充分说明,荷赛对中国媒体市场的重视,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即使有了这样的中国元素,这场新闻摄影比赛,它所推崇的摄影语境、观念,依然由西方主导。就象一部好莱坞大片,加入了中国元素,赢得了中国的大市场,但宣扬的仍是好莱坞的价值观。
做为新闻摄影比赛,它的作品,基本标准应该是真实、自然。近年来,为了追求画面的冲击力、质感,借用电脑软件调强图片的影像效果,成为一股巨大潜流。在今次的荷赛中,一些获奖作品的彩色、影调,似乎受到这种潮流的影响。显然目前即使国际性大媒体也没有对此种做法是否有违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有定论,但这种现象值得引起注意。
话题: